在进行细胞培养时,培养基的温度至关重要。通常情况下,固体培养基的倾注温度应保持在45℃至50℃之间。这是因为琼脂作为培养基的主要凝固剂,其凝固温度约在40℃左右。如果培养基温度过高,琼脂会保持液态,倒入培养皿后凝固时间变得很长,且可能导致凝固不均匀,从而影响后续实验操作。此外,过高的温度还容易在培养皿盖上产生大量冷凝水。这些冷凝水如果滴入平皿,会干扰菌层的分布,特别是在进行抑菌圈测定等实验时,冷凝水的多寡直接关系到实验的准确性。
相对而言,若培养基温度过低,琼脂已经开始凝固,培养基会变成黏稠状态,难以均匀倒入培养皿,最终形成的平板可能凹凸不平,从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分布。因此,当发现培养基温度不对时,例如过高,可以用手心轻轻碰一下装培养基的三角瓶,如果感觉不烫,再用手背试试,若手背感觉烫,则说明温度大约在50℃左右,此时最适合进行倒平板操作。
如果培养基已经开始凝固,切勿强行倒平板,需立即封口,借助微波炉或电磁炉重新加热,待其溶解后再冷却至45℃至50℃,然后再进行倒平板操作。冷凝水是倒平板过程中的“大敌”,它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。为避免冷凝水的形成,最好在培养基温度降至45℃至50℃时开始倒平板,此时水蒸气蒸发慢,冷凝水的生成也会减少。
还有几种预防冷凝水的方法。例如,在倒平板时打开培养皿盖,待全部倒完后,将其放在超净台上自然凝固五分钟,再关上盖子并倒置放置,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冷凝水的产生。此外,可以将培养皿完全打开,待培养基凝固之后再关闭盖子。尽管这种方法不够严谨,但在实际操作中效果良好。还有传统的垒叠法,倒培养基时将培养皿一个个堆叠在一起,静置直至全部凝固,最后再倒置备用。这种方法除了上面的培养皿可能出现冷凝水外,其他皿不会有明显冷凝问题。如果在顶部平板倒好后,放置一个热水三角瓶或热水平皿在上面,也能有效防止冷凝水。
除了冷凝水,气泡也是倒平板时常遇到的问题,主要原因是培养基在摇匀时带入了空气。为了避免气泡的产生,应确保琼脂粉在灭菌之前充分溶解。如灭菌后发现琼脂粉分布不均匀,需要摇匀,最佳时机是温度较高时,此时气泡会随着温度升高而自动消泡,但此方法需谨慎操作。另一种方法是在培养基温度降至50℃至60℃时,轻轻沿着瓶壁摇匀,确保培养基均匀混合。如果需在灭菌后添加抗生素等试剂,则确保在培养基温度下降至45℃至50℃时加入,并沿瓶壁轻轻摇匀。如果出现大量气泡而无法消除,可利用微波炉等加热设备重新加热,使气泡释放出来。
培养基的厚度也会严重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分布,因此需根据实验需求进行调整。以90mm直径的培养皿为例,其内高度约在14至15mm,可以容纳100mL的水。在进行倒平板时,通常使用20至25mL的培养基。其中,20mL的培养基高度约为3mm,而25mL的则约为4mm。可以根据培养基的体积和培养皿的尺寸大致确定适宜的厚度。通过经验积累,倒平板时先将培养皿底部铺满,再稍微多倒一点,可以控制在20mL左右;若再倒多一点,即可达到25mL。多加几次练习,就能更准确地掌握培养基的倒入量。最后,倒平板的过程中的操作手法和步骤也会影响冷凝水的生成。
综上所述,控制培养基的温度、避免冷凝水和气泡的产生,结合适宜的培养基厚度,都是确保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。在此过程中,尊龙凯时人生就博致力于为科研工作提供优质支持,助力每一位科研人员更好地开展实验工作。